撰文|吳玶萭
生與死,是生命必經的過程,這也分別造成植物族群的增加與減少,由於植物並不會如動物一般進行遷徙,因此出生與死亡的數量,直接影響著植物族群的大小。
而在生與死之間,植物的生命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種子時期、 幼苗期、年輕期、成熟期、樹冠期,每個階段都存在顯著的生存數差異。
一般來說,生存數在種子期及幼苗期大量減少,年輕期減少幅度趨緩,在成熟期及樹冠期則為較穩定的狀態。
除了生命週期外,環境的限制也對植物的生長、分布造成關鍵性的影響。
生物潛能(Biotic potential)與載荷量(carrying capacity)是兩個影響族群發展的重要參數。生物潛能即為族群增加的能力,隨著物種而不同,影響因素包括子代數量、生殖期與生命週期的關係等等。而載荷量為在有限的空間、營養等因素下,所能負荷的植物族群數量。
A.S. Komarov(2003)等人提出一個以植物年齡狀態──空間條件為參數的細胞自動機模型,模擬植物在空間中的分布狀態。作者首先針對植物的年齡狀態做設定,之後針對植物可能的生長狀況進行邏輯設定,進行細胞自動機的模擬。
圖片出處|
“IMG_6981” by Ethene Lin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2.0
參考資料|
Ecological Modelling, Volume 170, Issues 2–3, 15 December 2003, Pages 427-43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000300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