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人

闌尾人

2019
複合媒材裝置,多頻道錄像
宮保睿

撰文|董家齊

生物藉由不斷的進化適應環境,而有些器官在進化的過程中漸漸失去功能,但仍有殘存的痕跡,這些器官就成為「痕跡器官」,這些器官提供生物進化的證據及過程。痕跡器官是過去的證明,但是在未來會不會是一種進化的新可能,或許他的無功能性就是一種功能。《闌尾人》以推測設計的藝術表現方式,探索人類痕跡器官「闌尾」的新可能性。闌尾為盲腸前端的痕跡器官,它的功用是幫助消化纖維素,且與免疫作用有強烈相關性,現今草食性動物皆有此構造而部分雜食性動物也有,由此可見闌尾對於我們的飲食及免疫系統方面是息息相關的。此計畫嘗試將闌尾以不同面向的方式臆測在一個想像的平行世界中,闌尾對於未來人類生活、社會、文化有什麼新的可能性。

圖片出處|
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1_178868287092035/Chi
引用文章|
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1_178868287092035/Chi


撰文|劉少雯

「痕跡器官」是指生物經過演化逐漸適應環境後在生物體上遺留下的進化痕跡,多失去原有功能而被忽視,藝術家宮保睿以痕跡器官之一「闌尾」作為此次策展主軸,藉由研究象徵過去的痕跡器官探討在此方面未來可能的發展性。

闌尾,是突出於盲腸後內方的痕跡器官。草食性動物藉由大型盲腸和其內大量共生的腸道菌當助分解纖維素和消化作用,反之人類生活中闌尾除了因管腔堵塞造成病痛外,看似無其餘作用,然而研究指出闌尾擁有較高濃度的淋巴組織,有助於免疫系統發展,並且有效刺激腸道內共生細菌生長。這些發現令學者開始好奇所謂失去功能的痕跡器官,是否在未來會發展出不一樣的可能性?

「闌尾人」於2020年獲美國Core77設計大獎之推測設計獎,藝術家宮保睿利用3D列印技術展示了經改造過的闌尾型態以及未來「闌尾人」可能食用的食物模型,並推測新型闌尾會改變人類飲食習慣進而設計出一款新式菜單,同時他也與心智哲學研究所的教授合作,以訪談形式記錄改造後的闌尾人將感受到的生理與心理變化。


相關網址|

藝術家網站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20011302
https://www.studioweng.com/l/paulgong/
https://designawards.core77.com/speculative-design/93937/The-Appendix-Human

AllenTCC
Author: AllenTCC

Bio Art

You may also like

The Cactus Project

The Cactus Project

2001 仙人掌活體(Living Ca...

美與暴力並存的「蝴蝶」Schmetterling

美與暴力並存的「蝴蝶」Schmetterling

2020 Tim Freiwald 木版...

授粉者的世界——Pollinator Pathmaker

授粉者的世界——Pollinator Pathmaker

2021 數位渲染 Alexandra ...

〈相即共生練習簿 – 出神 1:1〉

〈相即共生練習簿 – 出神 1:1〉

2021 手工針織,祈禱儀式展演 林沛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