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
保羅˙凡諾斯 Paul VANOUSE
DAN採樣、限制酶、反應凝膠
撰文|林若珩
《潛在的圖形草案》(LFP)是一場關於生命、科技與身份的深刻對話。這件作品將生物學的精密技術轉化為藝術語言,透過 DNA 採樣、酶切割與凝膠電泳,讓生命的基本構造轉化為可視的圖像——版權符號(©)、二進位數字「01」,這些象徵控制、權利與數據化的現代社會符號。然而,這些圖像並非由電腦繪製,而是來自一種微小的細菌質體,由限制酶裁切,再在電場中移動、排列,最終成為一張獨特的 DNA 影像。
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科學的實驗,而是一場關於「我們是誰」的提問。DNA 指紋被視為最具權威的身份證明,但它真的是我們存在的全部嗎?藝術家挑戰這種絕對論,讓 DNA 成為一種可設計、可操控的視覺語言,揭示它並非不變的天賦密碼,而是一種文化建構。作品進一步探討基因決定論的危險——我們的命運,是否真的是一串分子序列決定的?是否我們的身份、價值、甚至未來,都只是基因的註解?
這件作品不僅展示了生命科學的可能性,更是對科技倫理的提問。當 DNA 不再只是純粹的生物信息,而成為可操縱的符號,我們是否已經走向了生命商品化的邊界?當我們可以「編輯」基因來塑造圖像,是否也意味著我們可以「編輯」生命,甚至決定誰擁有存續的權利?《潛在的圖形草案》是一場藝術與科學的實驗,更是一場關於未來的哲學思辨,在閃爍的燈箱中,我們凝視著 DNA 的形狀,卻彷彿看見了人類自身的輪廓。
此作品無創用cc圖片授權,敬請透過相關網址獲得更多作品資訊。
相關網址|
https://clab.org.tw/wp-content/uploads/2021/03/fictionallife_brochure.pdf
https://www.theaffairs.com/fictional-life/
https://artemperor.tw/focus/3857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6518085961/posts/832476487355124/
https://www.instagram.com/clab.tw/p/COeyh86HERs/?img_index=1